本文转自:淄博日报
□本报记者 侯林
伴着第一缕晨光,挥舞着鲜艳的国旗,在《我和我的祖国》的歌声中,国庆假期里的马鞍山处处洋溢着节日的氛围。
搭建爱国主题场景,设置沉浸式体验项目,推动自然景观与消费场景融合……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里,淄川区文旅凭借差异化、特色化的活动策划,实现了旅游综合收入与游客满意度显著提升。
“马鞍山作为齐长城遗址与抗战纪念地,本身就是一个鲜活的历史课堂。”在马鞍山上,与各地游客共唱红歌,来自济南的退役军人邱训鹏内心十分激动,“购买景区门票的同时还赠送了我们一张《731》电影票,这样的联动活动,让假期变得格外有意义。”
同样的主题策划,让双杨镇赵瓦国防教育实训基地聚集了大量人气。“10月1日至5日,我们策划了国防主题文化节,吸引了不少游客带着孩子前来参观体验。”基地负责人张静说,虽然遭遇连续的阴雨天气,但游客的热情不减。“进园便能看到超酷的大型装备实景展示,还有各式枪械展示。”CS对抗和火箭筒发射、炸碉堡等项目,让滨州游客赵志岩意犹未尽。在基地的室内训练场里,游客们纷纷化身“神枪手”,体验打靶乐趣。
烟雨朦胧间,微染秋色的山林里,一座座石房若隐若现,让雨中古村落牛记庵成为游客到淄川必打卡的景点之一。“这样的村落如果放在搬迁前,百姓是如何生活的,真是难以想象。”漫步细雨中,踏着石阶,潍坊游客石先生发出阵阵感慨。
不同于其他景区用主题活动吸睛,牛记庵将保护性开发形成的原始景观与精心打造的民宿酒店相融合,给游客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。整个国庆假期,牛记庵民宿均处于满房状态。
让自然景观与特色体验相融,潭溪山全新打造的悬崖秋千成为深受年轻人追捧的“打卡地”。在海拔740米的悬崖之巅,机械臂缓缓将秋千拉升至90度、离地110米的高空,游客在尖叫声中体验“云端飞翔”的刺激,极致的体验让不少游客直呼难忘。
夜晚,在聊斋城景区体验聊斋宫和聊斋惊梦项目的游客络绎不绝。演艺广场上,网红歌手和本土演员同台竞技,将舞台变成大型狂欢现场,数字点歌台、聊斋文化+国潮元素,整个景区成为欢乐的海洋。
夜色渐深,齐鲁欢乐世界里的打铁花与火壶表演,引得游客阵阵欢呼。1600℃的铁水被奋力击向夜空,瞬间化作漫天璀璨火花,照亮了整个园区。
白天赏景、游玩,夜晚文艺场景多元体验。国庆假期,淄川文旅的“白+夜”模式成功锁住了游客的心,也将区域文旅消费延伸至全时段。
游客冒雨入园,志愿者发放爱心雨衣;相关部门轮流值班,保障景区交通畅行;2500余名环卫工人上岗,确保城市整洁……假期里,一个个暖心故事也在轮番上演。
从单一景区的特色活动到全域文旅的协同发展,从白天的赏景畅游到夜晚的文艺场景多元体验,从景区服务到全域服务提升,淄川区将丰富的文旅资源化作创新发展新动能,推动文旅产业从“单点出彩”向“全域精彩”跨越。让全域旅游成为“宠游客”的常态,让“文旅+”的多元体验成为游客心中向往的生活,淄川区正用融合创新打造“四季有约”的文旅新图景。
高升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